在李自成進軍北京的路上,他曾在山西寧武關與明軍有過一場激戰│•·。今天趣歷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~
《明史》☁·↟│:遇吉巷戰✘↟•☁◕,馬蹶✘↟•☁◕,徒步跳蕩✘↟•☁◕,手格殺數十人│•·。身被矢如蝟✘↟•☁◕,竟為賊執✘↟•☁◕,大罵不屈│•·。賊懸之高竿✘↟•☁◕,叢射殺之✘↟•☁◕,復臠其肉│•·。
這是“寧武屠城”時✘↟•☁◕,《明史》記錄的明末名將周遇吉的死前的英勇壯舉│•·。既然說到寧武屠城✘↟•☁◕,必然要提到李自成│•·。
在遙遠的陝西省米脂縣無定河邊的黃土高原上✘↟•☁◕,有一個僻靜的小山村✘↟•☁◕,名叫李繼遷寨│•·。這個並不起眼的小寨子曾經出了2個重要人物✘↟•☁◕,他們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赫赫有名✘↟•☁◕,並一度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走向│•·。
這兩個人一個是北宋建隆四年(公元963年)出生的西夏古國奠基人↟·↟₪↟、夏太祖李繼遷;另一個是600年之後明朝萬曆三十四年✘↟•☁◕,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↟·↟₪↟、大明王朝掘墓人李自成│•·。
那麼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是如何掘墓明朝的✘↟•☁◕,“寧武屠城”又是怎麼回事呢✘↟•☁◕,這一切還得從他的經歷說起│•·。
01
明朝掘墓人李自成“闖王”“煉成記”
明朝末年✘↟•☁◕,政治腐敗不堪✘↟•☁◕,災荒年年不斷✘↟•☁◕,老百姓流離失所✘↟•☁◕,餓殍遍野✘↟•☁◕,這個延續兩百多年的王朝似乎氣數將盡│•·。
崇禎帝即位後✘↟•☁◕,內憂外患更加嚴重✘↟•☁◕,各地相繼爆發農民起義│•·。在這些起義隊伍中李自成↟·↟₪↟、張獻忠等領導的義軍在轉戰各地中漸漸強大起來✘↟•☁◕,成為明王朝難以應付的割據勢力│•·。
再說李自成✘↟•☁◕,明朝崇禎二年(1629年)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開始加入農民軍✘↟•☁◕,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✘↟•☁◕,勇猛有膽│•·。高迎祥犧牲後✘↟•☁◕,他繼稱闖王│•·。此後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更是一路高歌猛進✘↟•☁◕,當時提出的一些惠民措施✘↟•☁◕,更是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援│•·。
到崇禎十七年(1644年)正月✘↟•☁◕,在15年時間裡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✘↟•☁◕,年號“永昌”│•·。不久攻克北京✘↟•☁◕,推翻了明王朝│•·。
不難看出✘↟•☁◕,十五年的短短時間裡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從殺官起義的一個默默無聞的驛卒✘↟•☁◕,到鏖戰中原發展成為擁兵數十萬的大順朝皇帝✘↟•☁◕,再到推翻了強大的明朝統治✘↟•☁◕,其能力和戰績受到史學家一致認可│•·。
清初名臣↟·↟₪↟、名將賈漢復☁·↟│:“猛勇有膽略……御眾嚴✘↟•☁◕,號令一✘↟•☁◕,領一軍不敢仰視✘↟•☁◕,以故制勝✘↟•☁◕,雄於諸寇│•·。”民國學者呂思勉☁·↟│:“獻忠系粗才✘↟•☁◕,一味好殺✘↟•☁◕,自成則頗有大略│•·。”
但李自成也是凡人✘↟•☁◕,雖然他鏖戰中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✘↟•☁◕,但他也有為之忌憚的勁敵✘↟•☁◕,此人便是寧武屠城時的主角☁·↟│:周遇吉│•·。與他短兵相接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贏得並不輕鬆│•·。
02
寧武屠城✘↟•☁◕,周遇吉勇武氣節“養成記”
李自成膽大勇猛✘↟•☁◕,即便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✘↟•☁◕,他也不會輕言放棄✘↟•☁◕,所以才成就了一番事業│•·。但李自成也有強大的對手✘↟•☁◕,此人也可以說是李自成唯一膽寒的人✘↟•☁◕,他便是明末名將周遇吉│•·。
周遇吉何許人?《明史》記載✘↟•☁◕,周遇吉是遼東錦州人✘↟•☁◕,出身軍人世家✘↟•☁◕,自幼膽勇過人✘↟•☁◕,騎射精熟│•·。
明末✘↟•☁◕,軍隊中風氣敗壞✘↟•☁◕,軍紀鬆弛✘↟•☁◕,將士貪財畏死者極多│•·。周遇吉卻與眾不同✘↟•☁◕,他赤膽忠心✘↟•☁◕,決心用一身武藝報效國家│•·。因為表現優異✘↟•☁◕,崇禎下旨把他調入精銳部隊京師三大營✘↟•☁◕,擔任遊擊將軍│•·。崇禎九年(1636年)✘↟•☁◕,滿兵進攻北京│•·。周遇吉從尚書張鳳翼數血戰有功✘↟•☁◕,晉封為前鋒營副將│•·。此後✘↟•☁◕,他從孫應元等討賊河南✘↟•☁◕,戰光山↟·↟₪↟、固始✘↟•☁◕,皆大捷│•·。崇禎十二年✘↟•☁◕,與孫應元等大破羅汝才於豐邑坪✘↟•☁◕,屢加太子少保↟·↟₪↟、左都督│•·。
從這份輝煌的戰績表可以看出✘↟•☁◕,周遇吉是不可多得的勇猛戰將│•·。而當他每每看到將士們嬉戲不務正業✘↟•☁◕,周遇吉便規勸他們✘↟•☁◕,“何不於無事時練膽勇✘↟•☁◕,為異日用✘↟•☁◕,而徒糜廩祿為!”同事們都認為他在故作姿態✘↟•☁◕,都嗤之以鼻│•·。
崇禎十五年冬✘↟•☁◕,周遇吉接替被明廷處死的許定國出任山西總兵官✘↟•☁◕,一年之後✘↟•☁◕,周遇吉也將在山西與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展開一場殊死之戰│•·。
話分兩頭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后✘↟•☁◕,下令嚮明王朝做最後的攻擊│•·。崇禎十六年十二月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親率步騎數十萬在西安誓師北上✘↟•☁◕,由禹門口東渡黃河✘↟•☁◕,取道山西✘↟•☁◕,直指京師│•·。渡過黃河後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部一路勢如破竹✘↟•☁◕,連克平陽↟·↟₪↟、汾陽↟·↟₪↟、太原↟·↟₪↟、忻州✘↟•☁◕,直抵寧武關下│•·。
正當他自信滿滿地認為可以一舉攻入河北✘↟•☁◕,直搗北京時✘↟•☁◕,在寧武關下他遇到了那個令他終生難忘的剋星☁·↟│:山西鎮總兵周遇吉│•·。
比起大同↟·↟₪↟、太原等軍事重鎮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認為寧武關好像不值一提│•·。寧武關只有四千守軍✘↟•☁◕,而且城池防禦工事也很差✘↟•☁◕,但是這座小城並沒有開門投降✘↟•☁◕,而且還堅決抵抗了李自成的進攻│•·。李自成覺得這位守關將領必不可小覷│•·。而當他了解周遇吉為明朝百戰名將時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倒吸了一口涼氣│•·。
寧武關建於管涔山和雲中山兩山夾峙的巨大山口之間✘↟•☁◕,恢河穿流而過✘↟•☁◕,自古就是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間南北交通咽喉和戰略要衝✘↟•☁◕,周遇吉親率萬餘精兵憑險固守│•·。而李自成也是有備而來✘↟•☁◕,他帳下大軍數十萬(一說是步兵六十萬✘↟•☁◕,騎兵四十萬)✘↟•☁◕,對比周遇吉的萬餘將士✘↟•☁◕,確實實力強悍│•·。周遇吉雖然在代州施計殲敵萬人✘↟•☁◕,但以山西孤旅是無法與李自成數十萬大軍相抗衡的│•·。退守此地關隘的周遇吉✘↟•☁◕,已經抱定必死之心│•·。
《明史》☁·↟│:李自成逼進寧武關✘↟•☁◕,向關內發出通牒✘↟•☁◕,五日不下✘↟•☁◕,屠城│•·。周遇吉悉力拒守✘↟•☁◕,炮傷萬餘人✘↟•☁◕,火藥盡✘↟•☁◕,開門奮擊✘↟•☁◕,殺農民軍數千人✘↟•☁◕,又趁夜率壯士二百✘↟•☁◕,縋城入農民軍中死戰✘↟•☁◕,又大勝│•·。在城內設伏✘↟•☁◕,出弱卒誘敵入城✘↟•☁◕,亟下閘殺數千人│•·。
面對李自成的強攻猛打✘↟•☁◕,周遇吉明知難敵✘↟•☁◕,但他作為一名臣子✘↟•☁◕,他必須恪盡職守✘↟•☁◕,所以他選擇了堅守│•·。而面對周遇吉的頑強苦守✘↟•☁◕,大順軍先以步兵攻城✘↟•☁◕,但是傷亡慘重✘↟•☁◕,氣急敗壞的李自成動用火炮✘↟•☁◕,經過幾晝夜的激戰✘↟•☁◕,最終在寧武關上打開了缺口│•·。
周遇吉不避生死拼命反擊✘↟•☁◕,他帶領軍民修補城牆✘↟•☁◕,用火炮箭矢↟·↟₪↟、滾木礌石讓敵人嚐盡了苦頭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軍傷亡慘重✘↟•☁◕,“積屍幾與城牆平”│•·。李自成親眼看到✘↟•☁◕,寧武守將周遇吉親自衝鋒陷陣✘↟•☁◕,如天神一般│•·。一向勇猛無畏的李自成居然“自成懼✘↟•☁◕,欲退”✘↟•☁◕,非常罕見地表露出畏懼之心✘↟•☁◕,這在他一生中絕無僅有│•·。
寧武關守關月餘✘↟•☁◕,最後在李自成的重炮攻擊下✘↟•☁◕,城牆不斷坍塌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軍終於在三月初一日攻入關內✘↟•☁◕,周遇吉繼續指揮巷戰✘↟•☁◕,從戰馬上摔下來後又徒步奮戰不止✘↟•☁◕,最後被亂箭射死並肢解✘↟•☁◕,其妻劉氏也非常勇健✘↟•☁◕,她帶領幾十名婦女拒守公廨力戰✘↟•☁◕,最後全部被農民軍燒死│•·。城破之後✘↟•☁◕,農民軍遂屠寧武✘↟•☁◕,嬰幼不遺……
03
42天天子夢“幻滅記”
寧武一戰✘↟•☁◕,周遇吉以少敵多✘↟•☁◕,糧盡援絕✘↟•☁◕,直到最後一刻✘↟•☁◕,他也是威武激昂↟·↟₪↟、寧死不屈│•·。李自成北上之後✘↟•☁◕,寧武倖存的百姓✘↟•☁◕,有感於周遇吉的忠勇✘↟•☁◕,自發地收斂了他的屍骨✘↟•☁◕,葬在東門外大河堡村│•·。
此戰也讓李自成銳氣驟減✘↟•☁◕,清點將士時✘↟•☁◕,他發現寧武一戰自己損失慘重✘↟•☁◕,農民軍前後死將士7萬餘人│•·。李自成對眾將說道☁·↟│:”寧武雖破✘↟•☁◕,死傷過多✘↟•☁◕,自此達京師✘↟•☁◕,大同✘↟•☁◕,宣府✘↟•☁◕,居庸關重兵數十萬盡如寧武✘↟•☁◕,吾輩豈有孑遺哉✘↟•☁◕,不如還陝圖後舉│•·。”
此後半月餘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率領餘部北上攻入北京✘↟•☁◕,大明王朝不堪一擊隨之滅亡│•·。農民軍攻入北京之後✘↟•☁◕,士卒們還在說☁·↟│:“如果每一鎮的主將都象周總兵那樣✘↟•☁◕,我們如何能夠到達這裡?”弘光帝在南京即位之後✘↟•☁◕,追封周遇吉為太保✘↟•☁◕,諡號忠武✘↟•☁◕,列祀旌忠祠│•·。
在古代封建王朝✘↟•☁◕,農民起義軍畢竟有很多的歷史侷限性✘↟•☁◕,而且李自成攻入北京後✘↟•☁◕,幹了很多背離人心之事✘↟•☁◕,從英雄變成了罪人│•·。隨著吳三桂不惜揹負漢奸罵名✘↟•☁◕,將清軍引入關內時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被逼撤出了京城│•·。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運動✘↟•☁◕,當了42天的短命皇帝✘↟•☁◕,李自成最終失敗了│•·。
所謂成王敗寇✘↟•☁◕,反觀周遇吉雖然守關失敗✘↟•☁◕,但他卻用自己的性命護了一城百姓✘↟•☁◕,他為國盡忠✘↟•☁◕,百戰不殆✘↟•☁◕,乃真正的俠之大者✘↟•☁◕,身後贏得了足夠的尊重│•·。
劉玉瓚《總鎮周公墓誌》☁·↟│:十有五年✘↟•☁◕,餘叨塵郡✘↟•☁◕,亟來守茲土✘↟•☁◕,過公之墓而拜焉│•·。問公遺事✘↟•☁◕,而故老猶有能言之者│•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