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若虛是誰呢?他是一千多年前唐代初年•╃▩↟╃,一位很有才華的傑出詩人·☁•。與賀知章✘▩•↟↟、張旭✘▩•↟↟、包融並稱為“吳中四士”·☁•。下面跟趣歷史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張若虛所作的《春江花月夜》吧·☁•。
然而在唐代•╃▩↟╃,關於張若虛的介紹少得可憐•╃▩↟╃,只是在《舊唐書·賀知章傳》中提到他•╃▩↟╃,但只有六個字•╃▩↟╃,“若虛•╃▩↟╃,兗州兵曹”•╃▩↟╃,說他當過兗州兵曹•╃▩↟╃,“兵曹”是“兵曹參軍”的簡稱•╃▩↟╃,在唐代州府中掌管軍防✘▩•↟↟、驛傳等事•╃▩↟╃,是個小官·☁•。
《全唐詩》倒是多寫了20個字•╃▩↟╃,依舊少得可憐▩↟│▩:“張若虛•╃▩↟╃,揚州人•╃▩↟╃,兗州兵曹·☁•。與賀知章✘▩•↟↟、張旭✘▩•↟↟、包融號吳中四士•╃▩↟╃,詩二首·☁•。”說他是“吳中四士”之一•╃▩↟╃,至於其它的•╃▩↟╃,便沒有詳實記錄了·☁•。這張若虛也太慘了吧·☁•。在整個唐朝年代一點存在感都沒有•╃▩↟╃,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了·☁•。
聲名鵲起的《春江花月夜》
在唐朝•╃▩↟╃,張若虛是低調的•╃▩↟╃,雖和賀知章等人齊名•╃▩↟╃,但看起來還是最不出彩的那位•╃▩↟╃,可能也是吃了沒勤奮寫詩的虧•╃▩↟╃,在唐代那個滿地高手的時代裡•╃▩↟╃,張若虛確實不起眼·☁•。但換個角度想•╃▩↟╃,他只憑借一首《春江花月夜》就脫穎而出•╃▩↟╃,也說明了他的優秀·☁•。但《春江花月夜》在唐代並不被看重•╃▩↟╃,直到北宋之後•╃▩↟╃,張若虛這孤篇才爆發出驚人的運勢•╃▩↟╃,開始成為了真正的絕世珍寶·☁•。
首先是北宋的郭茂倩編撰了一本《樂府詩集》•╃▩↟╃,收錄了包括張若虛在內的幾個詩人的《春江花月夜》·☁•。接著到了明代嘉靖年間•╃▩↟╃,身為“後七子”領袖的李攀龍在編輯《古今詩刪》時•╃▩↟╃,從浩如煙海的作品中發現了《春江花月夜》•╃▩↟╃,李攀龍對它愛不釋手•╃▩↟╃,將其收錄起來•╃▩↟╃,之後•╃▩↟╃,許多重要的唐詩選本也都記錄了這首詩·☁•。
再接著是晚清王闓運稱《春江花月夜》為“孤篇橫絕•╃▩↟╃,竟為大家”•╃▩↟╃,被後人誤傳為“孤篇壓全唐”·☁•。最後是學者聞一多稱讚《春江花月夜》為宮體詩的頂峰•╃▩↟╃,為齊梁以後宮體詩洗淨了“黑暗的罪孽”·☁•。於是經過後人的推波助瀾•╃▩↟╃,張若虛的《春江花月夜 》真得登上了頂峰的頂峰·☁•。張若虛事例•╃▩↟╃,使我們懂得•╃▩↟╃,是金子總會發光的•╃▩↟╃,無論塵埃萬丈•╃▩↟╃,也埋沒不了金子的光•╃▩↟╃,關鍵是必須是個真金•╃▩↟╃,而不是光鮮一時的鍍銅物件·☁•。
《春江花月夜》憑啥名垂千古?
《春江花月夜》
春江潮水連海平•╃▩↟╃,海上明月共潮生·☁•。灩灩隨波千萬裡•╃▩↟╃,何處春江無月明!江流宛轉繞芳甸•╃▩↟╃,月照花林皆似霰·☁•。空裡流霜不覺飛•╃▩↟╃,汀上白沙看不見·☁•。江天一色無纖塵•╃▩↟╃,皎皎空中孤月輪·☁•。江畔何人初見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
人生代代無窮已•╃▩↟╃,江月年年望相似·☁•。不知江月待何人•╃▩↟╃,但見長江送流水·☁•。白雲一片去悠悠•╃▩↟╃,青楓浦上不勝愁·☁•。誰家今夜扁舟子?何處相思明月樓?可憐樓上月裴回•╃▩↟╃,應照離人妝鏡臺·☁•。玉戶簾中卷不去•╃▩↟╃,搗衣砧上拂還來·☁•。
此時相望不相聞•╃▩↟╃,願逐月華流照君·☁•。鴻雁長飛光不度•╃▩↟╃,魚龍潛躍水成文·☁•。昨夜閒潭夢落花•╃▩↟╃,可憐春半不還家·☁•。江水流春去欲盡•╃▩↟╃,江潭落月復西斜·☁•。斜月沉沉藏海霧•╃▩↟╃,碣石瀟湘無限路·☁•。不知乘月幾人歸•╃▩↟╃,落月搖情滿江樹·☁•。
首先是這首詩“景美如畫”·☁•。詩人入手擒題•╃▩↟╃,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▩↟│▩:江潮連海•╃▩↟╃,月共潮生·☁•。整首詩歌主要用春✘▩•↟↟、江✘▩•↟↟、花✘▩•↟↟、月和夜為背景進行描寫•╃▩↟╃,並且主要以月為主體·☁•。“月”是全詩中最核心的部分•╃▩↟╃,將整首詩歌聯絡在了一起•╃▩↟╃,詩歌跟隨著月的生和落來進行情緒的描寫·☁•。在月光的照耀下•╃▩↟╃,將自然景物以及人物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•╃▩↟╃,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詩歌形象•╃▩↟╃,向世人展示了一副動人的畫卷·☁•。這幅“畫卷”主要是以淡色為主色•╃▩↟╃,加上墨色的勾勒•╃▩↟╃,就像是一副淡雅的水墨畫•╃▩↟╃,讓人感到心曠神怡·☁•。
其次是這首詩“寓理於景”·☁•。“人生代代無窮已•╃▩↟╃,江月年年只相似·☁•。不知江月待何人•╃▩↟╃,但見長江送流水·☁•。”明月高懸若鏡•╃▩↟╃,人對鏡自照而有所悟▩↟│▩:明月(物✘▩•↟↟、自然)永恆•╃▩↟╃,但它無法理解人所共求的那些價值;個體生命有限•╃▩↟╃,人的短視必導致思想上✘▩•↟↟、精神上的侷促•╃▩↟╃,人之短視根源於人總是習慣“以人觀人”•╃▩↟╃,即只知道站在社會的角度看問題;相反•╃▩↟╃,若要擺脫思想上✘▩•↟↟、精神上的困局•╃▩↟╃,人需要“以物觀人”•╃▩↟╃,即站在自然的立場反觀人生•╃▩↟╃,這樣才能破除人心中的執念•╃▩↟╃,消解人長期以來形成的人類(個人)中心主義•╃▩↟╃,這樣才能以豁達的心胸✘▩•↟↟、清明的眼光看待人生·☁•。
最後是這首詩“情真意切”·☁•。這首詩從“白雲一片去悠悠•╃▩↟╃,清風浦上不勝愁”開始•╃▩↟╃,詩人從千古的冥思中回到現實•╃▩↟╃,想到了天涯遊子•╃▩↟╃,想到了閨中思婦•╃▩↟╃,中間的轉換絲毫沒有突兀之感·☁•。“不知乘月幾人歸•╃▩↟╃,落月搖情滿江樹”•╃▩↟╃,詩人徐徐停下手中的筆•╃▩↟╃,卻讓讀者人掩卷長思•╃▩↟╃,那其中的意蘊•╃▩↟╃,那美妙的回憶•╃▩↟╃,詩已盡卻味無窮·☁•。 “落月搖情滿江樹”•╃▩↟╃,這結句的“搖情”——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•╃▩↟╃,將月光之情•╃▩↟╃,遊子之情•╃▩↟╃,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•╃▩↟╃,灑落在江樹上•╃▩↟╃,也灑落在讀者心上•╃▩↟╃,情韻嫋嫋•╃▩↟╃,搖曳生姿•╃▩↟╃,令人心醉神迷·☁•。
這首《春江花月夜》在思想與藝術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·☁•。全詩共三十六句•╃▩↟╃,每四句一換韻•╃▩↟╃,幾個主題詞錯落重疊•╃▩↟╃,並且使用大量排比句✘▩•↟↟、對偶句•╃▩↟╃,起承轉合精妙·☁•。
這首詩雖然沿用陳隋樂府舊題•╃▩↟╃,但是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•╃▩↟╃,以月為主體•╃▩↟╃,以江為場景•╃▩↟╃,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✘▩•↟↟、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•╃▩↟╃,將自然之美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•╃▩↟╃,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•╃▩↟╃,表現了一種迥絕的宇宙意識•╃▩↟╃,創造了一個深沉✘▩•↟↟、寥廓✘▩•↟↟、幽美✘▩•↟↟、恬靜的境界·☁•。
這首詩•╃▩↟╃,儘管塵封了千年•╃▩↟╃,但被人挖掘出來的時候•╃▩↟╃,就立刻閃爍出耀眼的光芒•╃▩↟╃,頓時名聲大噪•╃▩↟╃,順便帶紅了本來毫無存在感的張若虛·☁•。於是•╃▩↟╃,《春江花月夜》和張若虛•╃▩↟╃,這兩個詞就緊緊連在了一起•╃▩↟╃,提起張若虛•╃▩↟╃,你會想到《春江花月夜》•╃▩↟╃,提到《春江花月夜》•╃▩↟╃,你也會想起張若虛·☁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