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☁↟▩↟,這裡是趣歷史小編☁↟▩↟,今天給大家說說南梁女詩人劉令嫻的故事☁↟▩↟,歡迎關注哦│╃。
我國古代史上出現過不少文采斐然的女作家☁↟▩↟,她們的才情絲毫不低於同時代的知名男性文人☁↟▩↟,芳名流傳千古☁↟▩↟,經久不散│╃。如卓文君▩│↟、班婕妤▩│↟、蔡琰▩│↟、王金珠等│╃。但遺憾的是☁↟▩↟,因封建時代對女性的異樣眼光等種種原因☁↟▩↟,關於她們的文獻很少☁↟▩↟,以至於後世人對她們的身世和作品都滿懷爭議│╃。
南梁女詩人劉令嫻就是其中頗具爭議的一位│╃。《隋書·經籍志》和《舊唐書·經籍志》都錄有的文集│╃。流傳至今的作品☁↟▩↟,卻僅有《玉臺新詠》載錄的八首詩☁↟▩↟,以及《藝文類聚》載錄的《祭夫文》一篇│╃。更可惜的是☁↟▩↟,劉令嫻在正史中無傳無記☁↟▩↟,她的生平事蹟只是附於其兄劉孝綽的傳記中│╃。
身世如此撲朔迷離☁↟▩↟,才貌俱全而年輕喪夫的劉令嫻☁↟▩↟,詩文免不了被後世人曲意解讀☁↟▩↟,逐漸地就被世人認為☁·✘✘:劉令嫻是一個集風流與才情於一身的女性│╃。其中☁↟▩↟,劉令嫻是才華橫溢的女詩人☁↟▩↟,這一點毋庸置疑│╃。那麼☁↟▩↟,她真的就是這樣一個有著諸多風流是非的女作家嗎?
01 才女被戴上“風流放蕩”的帽子
據《南史》和《梁書》的劉孝綽本傳中☁↟▩↟,記錄的寥寥數語可知☁↟▩↟,劉孝綽之妹劉令嫻☁·✘✘:“文尤清拔☁↟▩↟,所謂劉三娘者也│╃。悱為晉安郡卒☁↟▩↟,喪還建鄴☁↟▩↟,妻為祭文☁↟▩↟,辭甚悽愴│╃。悱父勉本欲為哀辭☁↟▩↟,及見此文☁↟▩↟,乃閣筆│╃。”而梁代蕭韶《太清記》也曾提到☁·✘✘:“劉孝儀諸妹☁↟▩↟,文采豔質☁↟▩↟,甚於神人也│╃。”由此可見☁↟▩↟,劉令嫻出身世家☁↟▩↟,才華極高☁↟▩↟,曾揚名於當時☁↟▩↟,且沒有所謂不堪行跡│╃。
據學者研究☁↟▩↟,劉令嫻的名聲是從明代開始出現了偏差│╃。明代的某些所謂學者在編書時為了吸引目光☁↟▩↟,故意杜撰花邊資訊│╃。像寫小說一樣隨意臆想☁↟▩↟,而不是以嚴肅認真的文學鑑賞態度來看待劉令嫻詩文│╃。
其中☁↟▩↟,《光宅寺》《題甘蕉葉示人》《摘同心梔子贈謝娘☁↟▩↟,因附此詩》這三首詩☁↟▩↟,是好事者們惡意發揮▩│↟、且累及女詩人名聲的“重災區”│╃。
在這方面☁↟▩↟,尤其以楊慎的《升庵詩話》對劉令嫻曲解最為嚴重│╃。楊慎不但對《光宅寺》一詩作出別有用心的修改☁↟▩↟,還將詩題改成了《光宅寺見少年頭陀有感》;另外☁↟▩↟,他還將劉令嫻的《摘同心梔子贈謝娘☁↟▩↟,因附此詩》綴接於《光宅寺》詩之後☁↟▩↟,改寫成一首新詩☁·✘✘:“長廊欣目送☁↟▩↟,廣殿悅逢迎│╃。何當曲房裡☁↟▩↟,幽隱無人聲│╃。兩葉雖為贈☁↟▩↟,交情永未因│╃。同心何處切☁↟▩↟,梔子最關人│╃。”
更令人震驚的是☁↟▩↟,他還明指這首詩是“劉令嫻於光宅寺見少年頭陀有感而作”☁↟▩↟,就這樣搬弄裁剪☁↟▩↟,就拼湊出“一代才女劉令嫻與少年頭陀相愛幽會”的噱頭│╃。至此☁↟▩↟,楊慎得到了一種風流文人的心理快感☁↟▩↟,讀者也滿足了獵奇八卦心態☁↟▩↟,他們卻毫不關注劉令嫻背的的“黑鍋”有多麼沉重☁↟▩↟,甚至這一切對後世人認識才女其人其詩將會產生多大的不利影響│╃。
很多學者要麼望文生義從論詩而及其人☁↟▩↟,把劉令嫻定論為令人不齒的蕩婦☁↟▩↟,就連劉令嫻的丈夫徐悱在世時讚美妻子劉令嫻“彼美情多樂”的這一句也被人曲解為劉令嫻薄情不守禮│╃。其實人家丈夫寫的詩只是讚揚妻子生性開朗活潑而已│╃。
而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☁↟▩↟,劉令嫻是大家閨秀☁↟▩↟,身份和地位使她不會寫出那些令人不齒的詩句☁↟▩↟,從而開始對劉令嫻的詩作歸屬產生了懷疑☁↟▩↟,認為那些詩都是劉令嫻之夫所作☁↟▩↟,“不過溺情之語”│╃。
同樣這三詩☁↟▩↟,若出自劉令嫻之夫則“不過溺情之語”;若出自劉令嫻☁↟▩↟,則為輕佻放蕩之詞│╃。可見古時封建禮教對女子之苛刻│╃。然而☁↟▩↟,《光宅寺》《題甘蕉葉示人》《摘同心梔子贈謝娘☁↟▩↟,因附此詩》這三首屢屢讓劉令嫻背鍋的詩☁↟▩↟,真的是“輕佻放蕩”之詞嗎?真的是描寫劉令嫻婚外不齒之情嗎?劉令嫻真的如世人所認知的那樣放蕩嗎?
02 才女的詩作到底表達了什麼意思?
雖然到了近代☁↟▩↟,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發生了巨大變化☁↟▩↟,但對劉令嫻的《光宅寺》《題甘蕉葉示人》《摘同心梔子贈謝娘☁↟▩↟,因附此詩》這三首詩☁↟▩↟,也基本上還是認為是“豔詩”│╃。可嘆!那麼☁↟▩↟,這三首詩的內容到底如何做解呢?
一▩│↟、先看《光宅寺》☁·✘✘:“長廊欣目送☁↟▩↟,廣殿悅逢迎│╃。何當曲房裡☁↟▩↟,幽隱無人聲│╃。”
這裡主要是“目送”和“逢迎”被曲解☁↟▩↟,加上南梁多有僧俗苟且之事☁↟▩↟,於是一些學者便聯想劉令嫻這首詩寫好是與和尚幽會│╃。但是☁↟▩↟,在古代文獻中☁↟▩↟,“目送”往往有崇敬▩│↟、愛重之意☁↟▩↟,如《漢書·張陳王周傳》☁·✘✘:“四人為壽已畢☁↟▩↟,趨去│╃。上目送之│╃。”說的是漢高祖敬重商山四皓☁↟▩↟,對他們施與禮送的目光│╃。而且在佛教文獻中☁↟▩↟,“目送”則表達的是善男信女對高僧風姿威儀的膜拜和折服之情│╃。如《續高僧傳》中描寫人們對釋慧覺的膜拜☁·✘✘:“執持行路☁↟▩↟,莫不駐步迎睇而目送者☁↟▩↟,其威儀感人如此│╃。”
《集神州三寶感通錄》也同樣用“目送”兩字表達人們對高僧的敬仰│╃。而一代才女劉令嫻怎麼不理解“目送”的含義?“長廊欣目送”不過是表達劉令嫻在光宅寺長遇到了寶相莊嚴的高僧因而而欣喜☁↟▩↟,便不由自主地垂首靜立相目送│╃。而“廣殿悅逢迎”中的“逢迎”二字☁↟▩↟,並不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“迎來送往”“迎接”│╃。而是指理解普渡眾生│╃。如《金剛經解義》中所言☁·✘✘:“於一切惡類☁↟▩↟,自行和柔忍辱☁↟▩↟,歡喜逢迎☁↟▩↟,不逆其意☁↟▩↟,令彼發歡喜心☁↟▩↟,息剛戾心☁↟▩↟,是名種諸善根│╃。”至於“何當曲房裡☁↟▩↟,幽隱無人聲”☁↟▩↟,更是讚美高僧在清幽的禪房中靜思參禪☁↟▩↟,不求聞達的胸懷│╃。而且☁↟▩↟,在佛家典籍中☁↟▩↟,曲房本來就是指禪房│╃。而“幽隱無人聲”則直接有佛家經典中化用而來│╃。由此可見☁↟▩↟,《光宅寺》其實就是以女性視角讚美高僧的風範不俗及普度眾生▩│↟、精心向佛的苦行精神的一首詩│╃。
二▩│↟、再看《題甘蕉葉葉示人》☁·✘✘:“”夕泣似非疏☁↟▩↟,夢啼太真數│╃。惟當夜枕知☁↟▩↟,過此無人覺│╃。”大多數人☁↟▩↟,會把此詩解作“溺情寄怨之語”☁↟▩↟,認為劉令嫻寫自己閨中獨處的怨恨等等☁↟▩↟,因為有“夕泣”▩│↟、“夢啼”▩│↟、“夜枕”等字眼│╃。但是☁↟▩↟,這樣的理解其實是拋開了詩的主題而本末倒置│╃。詩題《題甘焦葉示人》已經明確點明這首詩是詠物☁↟▩↟,而不是抒情│╃。“題甘焦葉示人”其實有小女兒“顯擺”才能的意思☁·✘✘:“我把詩題在甘焦葉上☁↟▩↟,讓人們看看我是如何來詠甘焦葉的!”
因此☁↟▩↟,詩中的“夕泣”▩│↟、“夢啼”則是用擬人手法描繪夜間雨打甘蕉的聲音│╃。而整首詩沒有一字寫甘蕉葉☁↟▩↟,卻把“芭蕉葉上三更雨”的動人雨夜景色寫活了│╃。這種意境創造對中國文學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☁↟▩↟,不少文學家在寫離情別緒時都喜歡用“夜雨芭蕉”之意境☁↟▩↟,如李清照的詞☁·✘✘:“傷心枕上三更雨☁↟▩↟,點滴霖霪│╃。點滴霖霪│╃。愁損北人☁↟▩↟,不慣起來聽│╃。”
三▩│↟、最後☁↟▩↟,《摘同心梔子贈謝娘☁↟▩↟,因附此詩》☁·✘✘:“ 兩葉雖為贈☁↟▩↟,交情永未因│╃。同心何處切☁↟▩↟,梔子最關人│╃。”很多人理解這首詩是表達“同性之戀”☁↟▩↟,真是思路清奇│╃。
和《題甘蕉葉葉示人》一樣☁↟▩↟,這首詩的詩題《摘同心梔子贈謝娘☁↟▩↟,因附此詩》已經點明☁↟▩↟,這首詩是劉令嫻贈朋友同心梔子時附帶的一首寫同心梔子的詩作☁↟▩↟,是詠物詩│╃。目的是想讓謝娘知道☁·✘✘:“你看☁↟▩↟,我是這樣描寫同心梔子的☁↟▩↟,這樣寫詩技巧和水平你覺得如何?”
劉令嫻這首詩其實就是另闢蹊徑☁↟▩↟,以“梔子花開▩│↟、結子同心”人文內涵入手描寫梔子花☁↟▩↟,同時賦予梔子花深刻意蘊☁↟▩↟,可謂構思奇巧│╃。此後☁↟▩↟,“梔子同心”就成為後世詩人常用的典故│╃。如劉禹錫☁·✘✘:“且賞同心處☁↟▩↟,那憂別葉催?佳人如擬詠☁↟▩↟,何必待寒梅?”
如☁·✘✘:“葛花滿把能消酒☁↟▩↟,梔子同心好贈人│╃。”如☁·✘✘:“庭前佳樹名梔子☁↟▩↟,試結同心寄謝娘│╃。”
03 真正的劉令嫻☁·✘✘:才華出眾且德才兼備
但是☁↟▩↟,為什麼劉令嫻的詠物詩看起來像情詩呢? 這是由當時的創作風氣所影響☁·✘✘:“情必極貌以寫物☁↟▩↟,辭必窮力而追新”│╃。為此☁↟▩↟,詩人們爭先恐後地創新寫作手法☁↟▩↟,最常見的就是劉令嫻這種以情詩形式詠物☁↟▩↟,如梁武帝的《詠燭》雲☁·✘✘:“堂中綺羅人☁↟▩↟,席上歌舞兒│╃。待我光泛灩☁↟▩↟,為君照參差│╃。”如果不看詩的題目☁↟▩↟,誰知道其本意是寫燭?
之所以這樣寫☁↟▩↟,是為了讓所寫物品變得鮮活生動☁↟▩↟,從而體現文學水平的高超│╃。
可見☁↟▩↟,劉令嫻的《光宅寺》《題甘焦葉示人》《摘同心梔子贈謝娘☁↟▩↟,因附此詩》這三首詩不但不是豔詩☁↟▩↟,還是對後世文學影響頗深的經典│╃。所謂風流女詩人的形象☁↟▩↟,完全是有些好事者的虛構想象│╃。其實☁↟▩↟,劉令嫻在著名的《祭夫文》中詳細地描述過自己的婚姻情感☁·✘✘:在嫁給徐悱前“簡賢依德☁↟▩↟,乃隸夫君”☁↟▩↟,她遵守女子道德規範☁↟▩↟,身心清白☁↟▩↟,很受夫家認可│╃。而在嫁入夫家後☁↟▩↟,“式傳琴瑟☁↟▩↟,相酬典墳”☁↟▩↟,她與丈夫感情深厚☁↟▩↟,琴瑟和諧;丈夫要建功立業☁↟▩↟,二人離別後☁↟▩↟,她與丈夫鴻雁往來☁↟▩↟,贈詩對答☁↟▩↟,表達彼此刻骨思念之情☁↟▩↟,可謂伉儷相得☁↟▩↟,一往情深│╃。
甚至丈夫逝世☁↟▩↟,兩人永訣☁↟▩↟,陰陽相隔☁↟▩↟,劉令嫻依然堅守真情☁·✘✘:“生死雖殊☁↟▩↟,情親猶一”☁↟▩↟,“百年何幾?泉穴方同”│╃。而在丈夫去世後☁↟▩↟,她是怎麼過的呢?“孀閨絕綺羅☁↟▩↟,攬贈自傷嗟”☁↟▩↟,失去丈夫的她☁↟▩↟,悲傷不已☁↟▩↟,回憶著過往☁↟▩↟,“大門不出二門不邁”地在家為丈夫守節│╃。
綜上所述☁↟▩↟,由曲解的詩句來評論說劉令嫻風流而不知廉恥☁↟▩↟,不僅十分不公平☁↟▩↟,更是一種人身攻擊☁↟▩↟,極不道德│╃。真正的劉令嫻☁↟▩↟,不僅才貌俱佳☁↟▩↟,而且遵守當時的女性道德規範☁↟▩↟,真正是才德兼備☁↟▩↟,值得稱道│╃。
因此☁↟▩↟,我們解讀歷史人物及其作品☁↟▩↟,一定要客觀公正☁↟▩↟,嚴肅認真│╃。尤其對文學作品的解讀☁↟▩↟,更要了解文作字裡行間的獨特內涵和相關背景│╃。無論何時☁↟▩↟,望文生義▩│↟、牽強附會▩│↟、隨意臆測最是不負責不靠譜的表現│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