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的比較著名的一段時期✘↟·↟☁,自赤壁之戰(公元208年)起✘↟·↟☁,至西晉統一中國(公元280年)止↟│₪│◕。期間✘↟·↟☁,曹氏的魏國✘↟·↟☁,劉氏的蜀國和孫氏的吳國三國鼎立✘↟·↟☁,故而✘↟·↟☁,稱為三國時期↟│₪│◕。
東漢末年✘↟·↟☁,董卓專權✘↟·↟☁,天下各路諸侯聯軍討伐↟│₪│◕。其中✘↟·↟☁,作為八校尉之一的曹操也參與了討伐↟│₪│◕。從此之後✘↟·↟☁,曹操勢力日益強大✘↟·↟☁,建安元年(公元196年)✘↟·↟☁,曹操奉漢獻帝於許昌✘↟·↟☁,“挾天子以令諸侯”✘↟·↟☁,先後消滅北方的袁術☁╃•▩↟、呂布☁╃•▩↟、張繡☁╃•▩↟、袁紹等人✘↟·↟☁,統一了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↟│₪│◕。公元208 年✘↟·↟☁,曹操率八十餘萬大軍✘↟·↟☁,準備一舉擊潰東吳孫權的勢力;此時✘↟·↟☁,劉備的謀士的諸葛亮力勸東吳與其聯手✘↟·↟☁,合力抗曹↟│₪│◕。孫權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✘↟·↟☁,並在赤壁一戰中以火攻擊潰了兵力佔優的曹軍✘↟·↟☁,而劉備則趁機奪取了漢中與蜀地✘↟·↟☁,三國鼎力的局面正式形成↟│₪│◕。
公元215年✘↟·↟☁,曹操趁劉備與孫權為荊州開戰之機✘↟·↟☁,出兵攻佔了漢中✘↟·↟☁,直接威脅著劉備的蜀地↟│₪│◕。劉備與孫權和解回兵漢中✘↟·↟☁,擊潰曹軍✘↟·↟☁,並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↟│₪│◕。公元219年✘↟·↟☁,劉備軍大將關羽進攻曹操的樊城✘↟·↟☁,曹操遣使與東吳聯盟↟│₪│◕。孫權的大將呂蒙也建議藉機襲取江陵↟│₪│◕。
於是孫曹兩軍夾擊✘↟·↟☁,斬關羽於麥城↟│₪│◕。孫劉聯盟被徹底破壞✘↟·↟☁,北方的局勢得以緩和↟│₪│◕。次年✘↟·↟☁,曹操病逝✘↟·↟☁,其子曹丕逼獻帝退位✘↟·↟☁,自立為帝✘↟·↟☁,國號為魏↟│₪│◕。隨後✘↟·↟☁,劉備與孫權分別在成都建業稱帝↟│₪│◕。劉備因身為漢室宗親✘↟·↟☁,故國號仍為漢✘↟·↟☁,但其僅有益州一隅之地✘↟·↟☁,故稱為蜀漢↟│₪│◕。
公元222年✘↟·↟☁,劉備為給關羽報仇✘↟·↟☁,發兵大舉進攻東吳✘↟·↟☁,但被東吳大將陸遜擊敗↟│₪│◕。劉備兵敗逃至白帝城✘↟·↟☁,次年病死於白帝城的永安宮↟│₪│◕。劉備死後✘↟·↟☁,其子劉禪繼位✘↟·↟☁,是為蜀後主✘↟·↟☁,由諸葛亮等人的輔助↟│₪│◕。為了實現劉備的遺願✘↟·↟☁,諸葛亮自蜀建興五年至十二年(公元227—234年)六次出兵伐魏✘↟·↟☁,但均告失利✘↟·↟☁,本人也於公元 234 年卒於兩軍陣前↟│₪│◕。
此間✘↟·↟☁,魏帝曹丕已於魏黃初七薨(公元226年)↟│₪│◕。其子曹睿繼位✘↟·↟☁,以司馬懿為輔政大臣↟│₪│◕。此後✘↟·↟☁,魏國大權逐漸落入司馬氏手中↟│₪│◕。司馬懿是我國著名的軍事家☁╃•▩↟、政治家↟│₪│◕。他多次出兵漢中✘↟·↟☁,與諸葛亮☁╃•▩↟、姜維等蜀將交戰✘↟·↟☁,遏制了蜀國的北擴↟│₪│◕。魏景元四年(公元263年)司馬懿之子司馬昭遣鍾會☁╃•▩↟、鄧艾等數路人馬伐蜀✘↟·↟☁,並於當年攻佔成都✘↟·↟☁,後主劉禪降魏✘↟·↟☁,蜀漢滅亡↟│₪│◕。
魏滅蜀之後✘↟·↟☁,蜀吳聯盟不攻自破✘↟·↟☁,吳國完全處於魏的包圍之中↟│₪│◕。公元265年✘↟·↟☁,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帝曹奐✘↟·↟☁,改國號為晉✘↟·↟☁,定都洛陽✘↟·↟☁,這就是歷史上的西晉王朝✘↟·↟☁,司馬炎是為晉武帝↟│₪│◕。此時✘↟·↟☁,東吳的皇位已傳於孫皓↟│₪│◕。吳主孫皓沉於逸樂✘↟·↟☁,不問國事✘↟·↟☁,致使司馬炎大舉發兵伐吳↟│₪│◕。晉軍所向披靡✘↟·↟☁,戰無不勝✘↟·↟☁,公元280年✘↟·↟☁,晉軍攻克建業✘↟·↟☁,孫皓面縛請降✘↟·↟☁,至此西晉統一全國↟│₪│◕。
自東漢末年✘↟·↟☁,由於連年戰亂✘↟·↟☁,使中國人口數量下降✘↟·↟☁,經濟水平大幅降低✘↟·↟☁,而持續了近八十年的三國鼎立局面進一步加深了經濟的惡化↟│₪│◕。
無論蜀吳✘↟·↟☁,都曾因糧食問題而不能完成其軍事行動↟│₪│◕。故而✘↟·↟☁,蜀漢魏氏及吳氏在其統治期間都將農業生產放於首要地位↟│₪│◕。而由於戰爭的需要✘↟·↟☁,金屬冶煉及造船等技術✘↟·↟☁,在三國時期都有較大進步↟│₪│◕。但是✘↟·↟☁,連年的征戰畢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✘↟·↟☁,使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較緩慢的時期↟│₪│◕。
三國鼎立局面在中國共維持了七十二年的時間✘↟·↟☁,但三國時期人才眾多✘↟·↟☁,其中不乏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政治家☁╃•▩↟、大軍事家↟│₪│◕。被譽為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《三國演義》就是以此段歷史為背景寫成的↟│₪│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