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歲經理一年做100次心電圖
本報訊 “如果我瞭解一些心理精神疾病常識│₪•·,肯定不會走這麼多彎路╃☁·。”昨日│₪•·,剛剛重返工作崗位的郭勇(化名)說╃☁·。從去年8月起│₪•·,他覺得心慌·₪▩₪│、手臂發麻│₪•·,頻繁地到醫院做心電圖檢查│₪•·,今年8月底│₪•·,他手上的檢查單不下100張│₪•·,症狀依然未消╃☁·。
今年9月│₪•·,在重醫附一院心理衛生中心進行心理治療配合藥物治療後│₪•·,很快見效並回到工作崗位╃☁·。
剛升經理半年不耍週末
30歲的郭勇在通訊行業做管理工作│₪•·,去年初被提拔為部門經理╃☁·。“我雄心勃勃地要在新職位上做出新成績│₪•·,表現自己的能力╃☁·。”郭勇說│₪•·,在大半年的時間內│₪•·,他不耍週末│₪•·,經常加班加點╃☁·。他的部門很快在公司中變得相當出色│₪•·,他也得到上司的讚許╃☁·。
去年8月開始│₪•·,郭勇發現自己心慌│₪•·,手臂發麻╃☁·。最先他以為是小感冒造成的│₪•·,就到醫院心內科開了點藥╃☁·。吃了藥│₪•·,好了一段時間│₪•·,相同的症狀又出現了╃☁·。
心理狀況不好回家休養
郭勇第二次到醫院心內科治療時│₪•·,做了心電圖檢查╃☁·。這次治療後│₪•·,他身體狀況好了很多│₪•·,一個多月也沒有反覆過╃☁·。他認為心電圖做得有效│₪•·,再加上營養心肌的藥物起作用│₪•·,他認為自己沒事了╃☁·。
但是從去年11月起│₪•·,他的症狀第三次發作╃☁·。此後│₪•·,他走馬燈地做心電圖│₪•·,甚至有些不相信醫生的檢查結果│₪•·,就換了醫院重新做心電圖│₪•·,做的頻率越來越高╃☁·。“做得最多的是今年六七月│₪•·,平均每3天就要去做心電圖╃☁·。”郭勇說│₪•·,因為心理狀況特別不好│₪•·,他還在家休養了一段時間│₪•·,但還是沒有用╃☁·。
確診患上了焦慮抑鬱症
郭勇說│₪•·,自己平時愛說愛笑│₪•·,與同事關係也很好╃☁·。有一次去醫院心內科治療時│₪•·,他還與醫生開玩笑│₪•·,說自己是不是抑鬱症│₪•·,醫生說│₪•·,根據你說話的語氣│₪•·,就不像是抑鬱症╃☁·。
今年9月│₪•·,他第一次去了心理衛生門診│₪•·,但醫生開的抗抑鬱藥物吃了後│₪•·,他頭昏得厲害│₪•·,吃了一次就停藥了╃☁·。過了幾天│₪•·,他重新來到重醫附一院│₪•·,找到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況利教授│₪•·,經過檢查確診│₪•·,他患的是焦慮抑鬱症╃☁·。原來從郭勇提職時起│₪•·,他就怕工作幹得不出色│₪•·,拼命自我加壓│₪•·,出現心慌手麻症狀後│₪•·,他又怕自己的病不能治好╃☁·。對工作和健康的焦慮反覆折磨著他│₪•·,如果不進行心理治療配合藥物治療│₪•·,他不知道自己還要被折磨多久╃☁·。
15歲到44歲易患心理精神疾病
本報訊 “15歲到44歲是心理精神疾患的高發年齡段╃☁·。”昨日│₪•·,重醫附一院心理衛生中心副主任況利說│₪•·,全球疾病負擔最重的排序榜上│₪•·,前十位中有5種是精神障礙│₪•·,分別是抑鬱障礙·₪▩₪│、自殺與自傷·₪▩₪│、雙相情感障礙·₪▩₪│、精神分裂·₪▩₪│、酒/藥物依賴╃☁·。其中抑鬱障礙和自殺分別佔17.3%·₪▩₪│、15.9%│₪•·,兩者佔總負擔的1/3╃☁·。
今天上午│₪•·,重醫附一院心理衛生專家將在門診二樓舉行“世界精神衛生日義診”│₪•·,內容包括免費測血糖·₪▩₪│、血壓·₪▩₪│、發放焦慮/抑鬱自測表│₪•·,屆時專家也將為市民進行答疑·₪▩₪│、接受諮詢等╃☁·。
心理疾病訊號
1.各種原因引起的焦慮情緒·₪▩₪│、抑鬱情緒及情緒不穩│₪•·,時間超過兩週不能緩解╃☁·。
2.強迫狀態▩•₪:指一種明知不必要│₪•·,但又無法擺脫│₪•·,反覆呈現的觀念·₪▩₪│、情緒或行為╃☁·。
3.長期身體不適│₪•·,身體檢查未能發現明顯器質性病變│₪•·,但又要求反覆看醫生(非心理醫生)的╃☁·。
4.非常過分地節食│₪•·,引起消瘦·₪▩₪│、內分泌紊亂·₪▩₪│、虛弱的心理疾病╃☁·。多見於青少年女性╃☁·。
5.性心理問題▩•₪:包括陽痿·₪▩₪│、早洩·₪▩₪│、性冷淡·₪▩₪│、異裝癖·₪▩₪│、戀物癖等╃☁·。
6.失眠▩•₪:連續失眠超過一個月自己不能調節╃☁·。
7.人際關係出現嚴重問題╃☁·。
8.恐怖情緒▩•₪:對一種特定的情景·₪▩₪│、物體或人產生一種強烈的恐懼或緊張│₪•·,從而不得不迴避╃☁·。
9.自覺工作壓力過大╃☁·。
10.生活遭遇重大挫折╃☁·。
11.長期家庭糾紛╃☁·。
12.青少年學習困難╃☁·。
男人心理諮詢 婚姻問題排第一
本報訊 昨日│₪•·,來自我市一些獨立的心理諮詢機構·₪▩₪│、大醫院的心理科以及政府設立的幾條心理諮詢熱線的訊息稱│₪•·,這兩三年來│₪•·,我市越來越多的市民能正確認識心理諮詢│₪•·,進行心理諮詢的人群也從以往的白領·₪▩₪│、知識分子發展到各行各業│₪•·,甚至一些農村地區的人也具備了相關知識│₪•·,願意利用心理諮詢來解開心結╃☁·。
幾家心理諮詢機構表示│₪•·,從男女比例上來看│₪•·,現在來進行心理諮詢的人還是女性佔多數╃☁·。“女性比較敏感│₪•·,無論是本身還是社會賦予她們的角色│₪•·,似乎比男性脆弱│₪•·,因而她們更願意袒露心事│₪•·,向外人示弱╃☁·。”重醫附一院心理科一位心理諮詢師說╃☁·。
近年來│₪•·,男性進行心理諮詢的人數也有上升趨勢╃☁·。重慶仁格心理諮詢所的資料顯示│₪•·,在兩三年前│₪•·,10個前來諮詢的市民中有8個都是女性│₪•·,而近年來│₪•·,男女比例幾乎達到了4▩•₪:6╃☁·。
前來進行心理諮詢的男性年齡多在25歲-40歲之間╃☁·。“這個年齡段的男性多數已婚│₪•·,婚姻問題是他們諮詢得最多的問題╃☁·。”高階心理諮詢趙慶說╃☁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