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罐一拔病體舒暢
“拔火罐”是民間對拔罐療法的俗稱₪✘,又稱“拔管子”或“吸筒”☁↟₪。它是藉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₪✘,利用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₪✘,造成瘀血現象的一種治病方法☁↟₪。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溼₪✘·◕、疏通經絡₪✘·◕、祛除淤滯₪✘·◕、行氣活血₪✘·◕、消腫止痛₪✘·◕、拔毒瀉熱₪✘,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₪✘·◕、解除疲勞₪✘·◕、增強體質的功能₪✘,從而達到扶正祛邪₪✘·◕、治癒疾病的目的☁↟₪。所以₪✘,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☁↟₪。比如◕·:人到中年₪✘,筋骨疼常見₪✘,按中醫的解釋多屬風溼入骨☁↟₪。拔火罐時罐口捂在患處₪✘,可以慢慢吸出病灶處的溼氣₪✘,同時促進區域性血液迴圈₪✘,達到止痛₪✘·◕、恢復機能的目的₪✘,從而治療風溼“痺痛”筋骨酸楚等不適☁↟₪。
由於拔火罐能行氣活血₪✘·◕、祛風散寒₪✘·◕、消腫止痛₪✘,所以對腰背肌肉勞損₪✘·◕、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☁↟₪。刁老師還介紹₪✘,火罐還可以用在人體穴位上₪✘,治療頭痛₪✘·◕、眩暈₪✘·◕、眼腫₪✘·◕、咳嗽₪✘·◕、氣喘₪✘·◕、腹痛等毛病₪✘,可以多隻火罐同時施行☁↟₪。
在家操作要講方法
專家提醒◕·:既然是一種專業的治療手段₪✘,拔火罐當然並不簡單₪✘,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₪✘,容易造成危險₪✘,生活中並不乏拔火罐時出現意外的事件☁↟₪。如果亂施穴道₪✘,有時還會適得其反☁↟₪。
首先要注意選材₪✘,中醫多用竹筒₪✘,如找不到₪✘,玻璃瓶₪✘·◕、陶瓷杯都可以₪✘,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₪✘,以免火罐口太薄傷及皮肉₪✘,底部最好寬大呈半圓形☁↟₪。
在拔火罐前₪✘,應該先將罐洗淨擦乾₪✘,再讓病人舒適地躺好或坐好₪✘,露出要拔罐的部位₪✘,然後點火入罐☁↟₪。點火時一般用一隻手持罐₪✘,另一隻手拿已點著火的探子₪✘,操作要迅速₪✘,將著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幾晃後撤出₪✘,將罐迅速放在要治療的部位;火還在燃燒時就要將罐口捂緊在患處₪✘,不能等火熄₪✘,否則太鬆₪✘,不利於吸出溼氣₪✘,要有罐口緊緊吸在身上的感覺才好☁↟₪。注意不要把罐口邊緣燒熱以防燙傷☁↟₪。
一般拔15—20分鐘就可將罐取下₪✘,取時不要強行扯罐₪✘,不要硬拉和轉動₪✘,動作要領是一手將罐向一面傾斜₪✘,另一手按壓皮膚₪✘,使空氣經縫隙進入罐內₪✘,罐子自然就會與皮膚脫開☁↟₪。
還可以採用走罐法☁↟₪。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後₪✘,用一隻手或兩隻手抓住罐子₪✘,微微上提₪✘,推拉罐體在患者的皮膚上移動☁↟₪。可以向一個方向移動₪✘,也可以來回移動☁↟₪。這樣就治療了數個部位☁↟₪。走罐時應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塗抹一些潤滑劑₪✘,如甘油₪✘·◕、石蠟油₪✘·◕、刮痧油等₪✘,以防止走罐時拉傷皮膚☁↟₪。
拔火罐也講辯證
專家特別談到了拔火罐的一些禁忌₪✘,如飽腹₪✘·◕、空腹都不宜操作;早起要先排便;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₪✘,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₪✘,不可再拔罐等☁↟₪。而對於某些人群₪✘,則屬於拔火罐的禁忌人群₪✘,有心臟病₪✘·◕、血液病₪✘·◕、皮膚病₪✘·◕、皮膚損傷₪✘·◕、精神病或神經質的人₪✘,肺結核及各種傳染病₪✘·◕、各種骨折₪✘·◕、極度衰弱₪✘·◕、孕婦₪✘·◕、婦女月經期₪✘·◕、過飽₪✘·◕、過飢₪✘·◕、過渴₪✘·◕、醉酒等₪✘,均應禁用或慎用拔罐療法☁↟₪。過於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☁↟₪。頭部₪✘·◕、心臟處要慎用₪✘,不能什麼傷痛都用火罐₪✘,外傷₪✘·◕、內部∪饉毫訓榷疾豢捎沒鴯蓿?裨蚪?實悶浞礎▩₪│▩✘?
作為傳統的中醫外治法₪✘,拔火罐同樣要講辯證☁↟₪。比如治療頭痛₪✘,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療₪✘,這時就要分清症候₪✘,在前額及太陽穴拔火罐₪✘,主要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;頭痛較劇者₪✘,可選太陽₪✘·◕、陽白₪✘·◕、中衝等穴;高血壓性頭痛可選雙太陽₪✘·◕、印堂;如果脹痛以前額為劇者加雙攢竹;疼痛以頭頂為甚者加百會;頸項活動不便者加雙風池;眩暈₪✘·◕、眼花₪✘·◕、耳鳴等症狀突出者加雙頭維穴☁↟₪。這時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操作的了₪✘,需要醫生指導下₪✘,按照中醫經絡學說來操作☁↟₪。
(責任編輯◕·:zxwq)